7月29日,第三届中国民营企业家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本次会议的召开对树立我国民营企业家良好的社会形象,为民营企业家搭建一个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充分合作的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持人(张景安):下面进入主题报告,第一位发言的是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局长做报告大家欢迎。
许善达:借这机会我想讲两个问题,当前跟税收由于的问题,一个问题是当前的税收发展形势,从三中全会决议,我国提出要税制改革,提出分步实施,就是我们的改革方案跟94年的不同,94年是一步到位。94年从1月1开始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主要税种已经开始推行。这次推行的是要分步实施,其中两个最大的内容,一个是所谓增值税的转型,允许企业购买的设备以及所含的税款。这个我就不说了。
现在一个好的地方,因此在东北我们已经试点了两年,这两年试点给我们的作用很大,因为如果你们要知道,过去的征税转型对社会的影响是说不清的数字。实事求是的说,我们的税务局测算也不是很准,所以在那种情况下让国务院领导同志下决心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税制改革难度也是比较大的。所以在东北选了八个行业在做。经过两年试点,我觉得这个试点的效果已经达到了。
一个当时担心,整个经济过热,然后再鼓励企业投资,会不会再引起经济发展过热?另外投资热不热主要不表现在企业的技术改造上,这个经济分析我就不讲了。这项政策的出台和宏观经济的关系,通过试点解除了很多的一律,这个是很重要的试点效果,有了这个效果,在决策,在什么时间全国推行的时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就很有把握了。
第二个试点的目的就是说征收管理怎么样!通过征收管理会不会出问题,征收管理政策会不会到位,另外是否会出现很多的骗税,如果出现了骗税,政策不到位,两面都不行。政策不应该说这亮点都是落实了,应该说销售这个政策的企业都享受到了,我们没有收到企业说应该享受政策,由于税务机关的政策没有享受,在这个问题商洛市还是很到位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发现因为这个政策造成很多的骗税的问题,当然我也不敢说一件没有,但总体来看,没有发生骗税的事情,因此我觉得从操作层可以说为全国推出这项政策作出了准备。
我想增值税改革应该说试点是非常成功的,为全国全面推行这项改革提供了很丰富的经验,也给我们增强了这项改革推出以后获得成功的信心,这是增值税改革的问题。
还有一个内容关于企业所得税的两法合并,按照人大会的要求,今年要进入立法程序,我想立法程序今年要进入就是8月份,因为人大常委会是两个月开一个会,今年进入立法程序8月10月12月是要由国务院正式提请全国人大进行审议,只要进入立法程序,这就是我们两法合并的重要进展。两法合并也应该说难度很大,它既有对于两法合并的认识上的不同意见,在两法中间有很多的讨论,学术界有很多不同意见,这些不同意见都要通过充分论证,最后才能确定一个在方案制订里能够接受的,这是一个过程。
第二,除了有不同意见以外,整个方案的设计还有技术问题,两法合并又要把外商投资所得税和内资变成一个,我们要解决两个法的差异问题,这次立法机关还要和使我们今后的所得税法和国际上的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要有一定程度的并轨。市场经济里面企业所得法我们以前的法有很多内容和市场经济还不是很一致,我们要通过这次两法合并,整个法的设计也要比我国过去法的设计有一个很大的进步,能够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现在的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已经很早了,是94年开始做的,那时候92年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国家,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很年轻的,我们的经验也不充分,建设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次的两法合并,除了合并以外,我们在法制制订条款上能够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这个事指日可待,但这个法通过的程序很长,而且也比较严格,因为外商投资企业法是人代会通过,不是常委会通过,这个法的规格比其一般的法律还是要高的,立法的程序,审查的程度还是有很多工作做,不管怎么说,这两项改革应该说都已经在分步实施的方式上已经取得重大建站。我想做一个这么简单的介绍。同时我也想说明,注意留心增税转型实际上是减轻企业负担的措施,从政策上讲也是一个调整,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技术水平,但是从负担上讲是一个典型的解决企业负担的法,也是一个降低负担的法,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因为有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来说还有很多延续的优惠政策,但内资企业是降低企业的政策,这次两法合并以后,税收负担会有一个下降。因为我国最主要税种增值税,占了整个税收将近一半,企业所得税也有4000多亿。在去年,加在一起,这两个税种占我国税收的比重很大,这两个主要的税收收入都能够减轻企业负担,就说明随着我们改革的出台,推进,我国的税制结构会有一个变化。
大家都知道,我国整个税收的比重比起世界发达国家还是低的,比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要低,特别是前两年GDP重新做了一次评估调整以后,我们的GDP比统计数字还涨了。
一方面我们会加强征管,把那些跑冒滴漏的税收要收上来,同时我们整个税制如果这两个税种的比例下降的话,我们从其他税收上应该提高。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往往都在发展初期扭转税种比例,慢慢的企业比重会增加,再发展到一个水平,个人所得税水平也会增加,我国这个趋势已经有了,但是因为我们的起点还是很低,所以我们现在扭转还是很高的,企业所得税相对也不低,个人所得税也是比较低的,占到7%左右。虽然经济发展,从这几个大的方面来看,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一定会出现扭转税比重慢慢降低的,企业所得税比重会慢慢提高,个人所得税也会提高,所以这个将来整个税制的结构过程很长,不可能在一个早晨就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欧洲的所得税占三分之一,社保费占三分之一,因为我国社保覆盖的人口不是很全面的,只是覆盖一部分,跟国外相比还有一个调整,所得税里面是可以比较的,这个是今后在一个比较中长期里面可能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
现在如果看报纸,各种信息都已经非常清楚了,我只是概括一下,另外我介绍一下课题组最近对整个税收的问题做的研究,我们有一个新的认识,这个认识对我国税收制度和财政的地方政府的关系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我把我们的研究结果跟大家做一个介绍,这个事情跟企业发展的关系也是很大的,虽然它直接表现出来不是企业问题,但跟企业发展内在的联系很深,我相信这个问题企业家了解已经,可能对大家发展企业,特别是比较大的企业在全国有很多地方有自己的经营活动的企业,对这个问题值得你们更加的关注。
我们的各省各县都有同志,我们税收的税源就来源与经济,就是来源GDP,主要来源还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农业我们税收受的很少,中国的土地跟外国起步一样,矿业按国际统一是第一产业,所以如果矿业是第一产业,我们的收入份额还是比较大的,但按照中国国情还是放在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农业对我们还是比较低的,最近我们发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很多GDP发生以后所产生的税源没有在收源发生地征收,这个地方企业创造了税源,他有商业活动有税收了,但这个税没有在这个地方收,我们从税收的术语叫做“税收的来源和税收归属不一致”,就是说谁把收入税收拿走和税收产生的税源不一致,或者叫背离,这个现象可以说最近这几年发展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我举个例子,比如说西气东输,从新疆把天然气经过几千公里沿着十几个省最后运到上海,运输的营业税他是发生在所有的沿途的省份,但是我们的税收规定这个运输行业的营业税是在企业注册地交纳,那么西气东输的工程的管理机构在上海注册,所以营业税交给上海,但沿途十几个省他们都要征地,一征地就涉及移民的问题,还有农田,就是老百姓生活的问题,这方面很多的资源沿途的省份都提供了,建成以后,职成也是当地来负担的,因为不能让人偷、破坏等等,当地的警察就要保护,但是这个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主要的税种是按照注册地来征的。就是说几千公里的税元发生在这么多省份,但是税收是交纳给一个地方。按照我们的术语是税收的来源和税收的归属不一致,背离。
再比如说增值税,现在已经有这样的现象了,一个大企业创造的产品要卖出去,在全国有很多自己的销售网络,比如说电视机,电视机出厂有一个价格,到销售给用户买区最后到批发零售是有很多的环节,从电视机生产到卖给用户,增值过程是每个环节都有增值,因为每个环节都有资本、劳动和投入,但是税收按道理来讲,应该是按照增值的量来分布的,你增值多一点税收就多一点,增值少一点税收就少一点。但是是什么局面呢?出厂价定的很高,零售价说一个极端的情况是跟出厂价一样,比如一个彩电出厂价1500,到零售还是1500,作为企业来讲,税主要交给生产地,到零售地方没有税,所以出现在某些商品在一个地方销售额很大,但是增税很少。因为增值税是根据增值的量来算的,按道理来讲,生产有增值、批发有增值,零售业有增值,应该按照增值的分配,但是企业有定价权,它的定价权就没有按照增值的结构来分配,而是都留在了生产商那里。类似这样的现象还有一些由于企业定价的问题把税收在零售环节很多,生产环节很少,这样的情况也有。
还有一种所得税,就是集中交付,按照市场经济发展,集中交付是合乎市场经济的,一个大企业有很多分公司,统一核算,在一个地方进行统一的核算整个的盈亏,来交<